[泰山碧霞祠真实事件]泰山碧霞祠

[泰山碧霞祠真实事件]泰山碧霞祠

  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后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祠是一组宏伟壮丽的古代高山建筑群,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物组成。整个建筑以照壁、南神门、山门、香亭为中轴,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参差错落,布局严谨,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在道教宫观中极有代表性。
  
  碧霞祠位于岱顶,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整组建筑巍峨严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铜瓦覆顶,东西配殿铁瓦覆盖,是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其主要的建筑有大殿、配殿、山门、御笔亭、钟鼓楼、神门等。整组建筑巍峨严整,设计新颖独特,高低错落有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南神门外是金藏库,俗称火池,专供香客焚烧纸香。火池有照壁,大书“万代瞻仰”。门上有歌舞楼,门内有东神门,西神门,盘道穿越其间。院中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北为重台,南大门筑于重台上,前后廊式。廊下东西山墙上有神台,供青龙、白龙、朱雀、玄武四方护卫神铜像。正殿,上覆盖瓦、檐铃等,均为铜铸。檐下有乾隆御赐匾额“赞化东皇”。殿内中设神龛,祀泰山元君溜金铜像,两侧为眼光、送生二神铜像。院内还有东西配殿。东殿供眼光神,西殿奉送生神,又称眼光娘娘,送子娘娘,均为铜像。院中央有香亭,亭两侧有铜碑对峙;东为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有明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院东南、西南是御碑亭,内有乾隆登岱诗碑。祠东是道院,明代置东公署,香税总巡官驻此,清代改为跸亭。碧霞祠现有道士、道姑50余人。院南为宝藏岭,上有一狮子形状的巨石,俗称狮子峰。
  
  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眼光娘娘和送子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dili/210533/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 泰山碧霞祠上香流程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