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 福楼拜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 福楼拜】情感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传递只有伴随着浓浓的情感,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用情感来激发学生,使其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陶冶情操。下面是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运用情感教育的体现。

  一、以境生情。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历史,我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学习《长征》一课时,我选了红军长征的几段视频,通过播放视频感染学生。雪皑皑的高山,夜茫茫的草地,红军艰难地走在长征途中,有的战士一不小心滑下了山坡,有的战士跌入泥潭再也看不见踪影。影像没有声音,教室里安静极了,我悄悄地观察学生,他们神色凝重地看着影片,有的学生脸颊上已流下热泪。学生犹如进入了当年长征的行列,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讲述教材长征情况时学生容易接受,很自然理解了红军的艰难。接着播放了一段歌唱红军的乐曲,激发了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最后,引导学生朗读长征一诗,进一步加强了情境的效果,升华了情感因素,在下一课时对本课进行测评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以理育情。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层层分析其严密的逻辑性、深邃的思想性使学生心悦诚服,这样培育的爱国情感会更牢固持久。郭某,初二81班(我任历史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学生,该学生从入学以来一直爱和同学们弄别扭,老是爱沾小便宜,反正不吃亏,我从班主任方面,多次教育,找谈话,通过我的努力,有所好转,但还是不尽如意,虽然和同学闹矛盾的次数减少了,但只要和同学出现问题,总为自己开脱,找理由。但是,在升入初二以来,他变了……

  初二,我们开始学习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侵略与反抗》强大的西方国家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在教学《中日甲午战争》一课时,我先从电影《甲午风云》中截取几段反映出战争前奏、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结果的电影场面,收集了邓世昌等北洋水师英雄人物的照片,和甲午战争的战略立体图。再把这些影、像、图、文等资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制作powerpoint课件。

  营造出一种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从而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学生很快被这种情境所吸引,融进了这段历史当中。在声情并茂的场景当中激发出学生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清政府统治者的憎恨。我不经意间发现郭某在历史课上开始有了变化对邓世昌的崇敬,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明显表现出来。又比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这一问题时,让学生分组从互联网上搜集有关日本右倾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新闻资料,以便让学生掌握搜集信息、甄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资料提炼自己独特的见解,。郭某整理的资料很有说服力。一次次发言引来同学的喝彩,感觉从他的发言中能发泄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

  郭某变了,老师们说他变了,同学们说他变了,他不再和同学们闹意见,纵然有矛盾了他也主动承认他有错误,不仅如此他还变的爱帮助同学,抢着给老师们抱作业,从郭某的变化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在历史教学中情感运用的必要性。

  三、以情激情。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相应地做出不同的反应。历史事件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作为历史教师应具备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处理历史教材,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对历史事件的描述,饱含深情的语言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要能“神入”历史,以参与者的身份讲授历史,这样才能饱含感情,准确、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使学生为之动容,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以美孕情。历史教学中美的内容俯首皆是。如爱国主义有林则徐的“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如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有曹操的割发代罪,如尊师敬贤有程门立雪,如以天下人为公的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等等。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美,例如:“书圣”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妙书法,“画圣”吴道子传神的绘画,雄伟的万里长城,壮美的布达拉宫,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精彩的历史文学作品……历史的艺术之美以其独特的神韵把师生带到一个神圣的殿堂,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珍爱人类文明,并努力追求去创造更美好的艺术,为人类作贡献。

  在教学中,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桥梁,是点燃智慧火花的火种,是传授知识、追求真理的动力。因此,情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让我们充分积极、大胆探索,使历史课堂成为学生情感教育、道德培养的主阵地。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277886/

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英语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