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修订说明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修订说明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内容和实验教材的反馈意见,我们对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在体系结构、体例结构和呈现形式上保持不变,但是在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图像和版式设计等方面,对教材进行了重点修订。      一、教材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修订教材的相关内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具体“标准”的内容及要求做了较大的调整。教材在修订时,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中也体现了这种变化。      1.删除相关内容      课程标准中删去的内容,教材也相应地删去。      例如,课标删掉了“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这条标准,原教材根据这条标准,设计了一个活动,在这次修订时,将体现这条标准的活动删除。课标还删掉了“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和“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这两条标准,此次教材修订也将体现这两条标准的内容全部删去。      除课标删掉的相关内容外,本次教材在修订时,对原教材中一些课标并没有要求的、原本作为铺垫的内容也删去了。例如,第三章第二节中的“气温与我们”、第三章第三节中的“降水与我们”、第五章中的“国家和地区”等黑字标题的内容,都删去了。这样使教材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避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      2.增加相关内容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也适当增加了部分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教材修订时,也以适当的形式融入教材体系结构中。      例如,课程标准增加了“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标准”,教材修订时为体现本条“标准”的目的,设计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的活动。再如,课程标准还增加了“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教材在修订时,也相应增加了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调整相关内容      有些内容,课程标准的表述和要求有变化,教材在修订时也根据标准的变化做了相应的调整。      例如,课程标准在讲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分布差异时,将原来的“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改为“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也重新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一幅“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的地图,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来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更准确地落实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修订教材叙述式课文和活动式课文的相关内容      1.教材基本内容框架的修订      根据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七年级教材在保持原教材体系结构不变的基础上,只对部分章节的名称做了调整。其一,实验教材中“地图”一节,包含了阅读和使用地图,以及地形图的判读等内容,为了增强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技能,修订教材将这一节分为两节──“地图的阅读”和“地形图的判读”,强化了对学生阅读地图和使用地图的技能的培养。其二,为使节名与所述内容具有更高的切合度,修订教材将实验教材“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两节节名分别改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叙述式课文的修订      在保持实验教材基本内容、叙述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对有些叙述式课文的内容进行了重点调整。      其一,充实叙述式课文的内容,在叙述式课文中介绍一些基本的知识、结论、方法、观点等,将原来隐含在图表、活动等设计之中,是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体会和感悟的一些知识显性化。      例如,实验教材中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等内容合在一个框题“经线和纬线”中,且叙述式课文中除一幅图及图释外,相关的正文仅有三行,大量的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则隐含在“活动”设计中。修订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则将那幅图和图释安排在上一框题“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中,然后分“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两个框题,将经纬线及其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及代表符号、重要经纬线、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经线圈平分地球等基本知识讲述清楚。      再如,实验教材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安排在活动式课文中,需要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本次修订时,则将这个分布规律显性化,在叙述式课文中介绍了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而在活动式课文中让学生通过读图去印证这个规律。      其二,调整叙述式课文的内容。从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对叙述式课文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删除和重新整合。      例如,实验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中“明天的天气怎么样?”这个黑字标题下,用了一页的篇幅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本次修订时将这部分内容全部删去,重点突出了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再如,实验教材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分别放在第三章第一节和第四节中讲述,虽然与该节的标题内容相符,但是不利于学生进行对比,以更好地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本次修订时将气候的概念也放在第三章第一节中,与天气的概念同时学习。      3.活动式课文的修订      本次修订时,对所有的活动式课文增加了活动主题,更加明确活动式课文设计的目的,帮助教师和学生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活动。      除了保留原教材中较好的活动式课文外,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际,以及时代的发展变化,对部分活动式课文进行了重新修改和设计。      (1)强化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本次教材修订时,加强了对学生基本图表的阅读和绘制能力。      例如,对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阅读,一直是学生学习气候知识的难点,本次教材修订时,在第三章第四节中“气候的地区差异”这一黑字标题下设计了“读图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的活动式课文,以一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为例,为学生详细提供了分析气候特征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此方法自己去阅读分析其他的气候类型图,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再如,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安排了地形剖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等活动式课文,并细化了绘制相关图表的基本规范和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本次修订时,在实验教材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活动。      例如,实验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黑字标题中的活动式课文是“北京四合院的开发与保护”,教材修订时,将这个活动重新进行了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的主题是我国丽江古城的保护,提供了丽江简介(包括丽江地图及景观照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评语、丽江旅游业和商业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等资料,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下列三个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的评语?      (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      这三个问题和图文材料联系紧密,具有阶梯性,最后一问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落实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培养学生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责任感。      4.增加了演示、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教材修订时,丰富了活动形式,设计了演示、辩论、角色模拟、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类型。例如,第四章第一节“人口问题”这一黑字标题的活动式课文设计了以“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为辩题的辩论。      (三)修订数据和资料      本次教材修订时,对教材中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全部更新和替换,力求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体现教材的时代性。      1.全面更新数据和资料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世界知识统计年鉴》等文献,以及联合国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等,将教材中出现的资料更新为尽可能新的数据和资料。      2.体现我国和世界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最新发展变化      教材修订时,对原教材中涉及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对部分内容进行重新编写,使课文内容的表述符合我国和世界最新的发展变化。      例如,在第五章讲述“国际经济合作”时,国际贸易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实验教材中的表述为发展中国家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根据新的世界贸易情况,本次教材修订时将表述改为发展中国家出口农、矿等初级产品和普通工业产品,发达国家出口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3.反映地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      教材修订时,为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还参考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咨询学科专家,对部分内容和地图进行了重新表述和绘制,以使教材符合地理学研究的最新观点。      例如,根据地图学的相关内容,不再在教材中提及“地图的三要素”这一说法,而改为“阅读地图的‘语言’”。又如,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中讲述世界“地区发展差异”这一内容时,引用了“世界灯光地图”这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世界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除文字进行了修改调整外,也根据最新资料对地图进行了重新绘制。例如,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中,根据北京市的城市交通变化,对“北京城区中心略图”进行了重新绘制,增加了相关的地铁线路和铁路。按照最新的地理学研究,对“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的板块界线和运动方向进行了重新绘制;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部分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进行了重新绘制,并将“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改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二、需要重点说明的修订内容      (一)东西半球的划分      因为七年级学生受认知水平和空间思维能力的限制,这个知识点对他们来说很抽象,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材在修订时,没有特别强调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而是以活动式课文的形式,告诉学生划分东西半球的两种界线,并说明教材中的东西半球划分是以其中一种划分界线来划分的。这样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客观、辩证地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将地图三要素改为阅读地图的“语言”      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材中将地图的三要素归纳为“方向、比例尺和图例”,但根据地图学的基本原理,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三方面,而传统上所说的“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其实是指阅读地图所需要掌握的一些基本要素。教材修订时,不再提及地图三要素,也没有再强调说明地图的要素是什么,而是改为“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阅读地图应当明确这些‘语言’的含义。”      (三)板块构造学说      传统地理教材中对板块构造学说的表述仅限于让学生知道“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对于其他的小板块在教材中并未提及。教材修订时,我们按照最新的观点,并得到学科专家首肯,将原教材中“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的表述改为“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并对板块划分地图及活动式课文中的相关图像中板块运动方向等内容作了修订。这样的修订,保证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使教材内容符合地理学研究的最新观点,并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四)风力等级的变化      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国际通用的风力等级是由英国人蒲福于1805年拟定的,故又称蒲福风力等级(或蒲氏风力等级)。最初由于测风仪器的限制,蒲氏风力表只是拟定了0~12级风的风速范围。原教材中关于风力的表述是将风力分为13级。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世界气象组织在原有风力表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将风力表增加到18个等级。教材修订时,我们请教了国家气象局的专家,并根据最新的研究,将风的表述和风力的分级进行了重新修订,将原教材中“风向是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的表述改为:“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一共八个基本方向”;将原教材中“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的表述改为“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共分18级”,并对风力符号图进行了重新修改。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27772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相关内容
  • 10-03 中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错点分析

    一、漏掉内容要点    中考书面表达一般为提示作文,即根据所给情景写一篇60~80个词左右的短文。提供的情景在形式上有图画,文字提纲、表格等,而情景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考生既不能只对某一要点进中考作文

  • 10-03 创设情境教学_创设情境 优化数学课堂

    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面对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更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结合教学主题,创设生动有趣的又富有实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具教学教研

  • 10-03 【地理图像教学目标】“地理图像教学法”初探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再是扼杀学生创造能力的“守成”教育模式,而是提倡发展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教育目标的“创新”教育模式。地理图像是地科学图库

  • 10-03 [初三学生考试该怎么办]初三学生考试该怎么吃营养餐

    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半个月一次模拟,一个月一次大联考……孩子们埋头于考卷的纷忙中,消耗了身体的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如何为自己的孩子补充学习所消耗的营养,成了家长们头疼的事情。    专家建议家长家长必读

  • 10-03 原创歌词征集|原创试题征集大赛第一阶段二审入围名单

    经过审核组的辛苦工作,原创试题大赛第一阶段第二轮审核已经圆满结束,现将第二轮获奖情况公布如下,如有遗漏,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通过二审的试题,其上传者将获得“PK高考”系列图书(自选任意网站公告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