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怎么写材料作文:谨防细节失真

【材料作文怎么写】材料作文:谨防细节失真

  作者:邓木辉

  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作文题,仍然是意料之中的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读懂材料,根据材料的含义和情感倾向立意。这则作文材料是中性叙述,没有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只需根据材料含义立意即可。根据材料含义,只要围绕“争斗两败”“合作双赢”“恪守规则”“突破常规”“不要墨守陈规”“应该变通创新”等立意就能切题。这些显性意义容易感知,作文做到符合题意不难,可讲的道理和可用的名人名言、典型事例等也能信手拈来。但新浪等主流网站第一时间的调查数据显示,该作文题与安徽作文题等被评为“最难”“最奇葩”作文题。

  该题之所以被评为“最难”“最奇葩”作文题,大概与细节表述不真实有关。细节表述不真实主要有两处:

  1.“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常识告诉我们,“转身”之“转”指“回转”,“转身”即“回转身体”;查工具书可以知道,“转身”的义项之一是“转动身体,改变方向”(《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运动会“过独木桥”这个特定项目的比赛中,“转身”只能是朝起点方向回转并往回走,此外别无方向可以改变可以向前,即参加比赛的两名同学,只能各自从独木桥的一端向另一端出发,然后在中间相遇,然后“互相抱住,转身换位”,然后双双返回原地——虽然没有争斗拉扯双双落水,但结局只能是双双返回原地。既然如此,又何来“通过”?常识告诉我们,材料语境中的“通过”是指从一端到达另一端啊!

  2.“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这句话表述不严密,表意不明确,至少可以有三种理解:①裁判员坚持了赛前制定的规则并按规则裁决,这不符合观众与运动员的期待,导致观众、运动员与裁判之间的激烈争论;②观众之间、运动员之间、观众与运动员之间有不同看法,导致观众与观众、运动员与运动员乃至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激烈争论;③裁判对比赛出现的新情况有不同看法,导致他们之间的激烈争论。表述不严密导致表意不明确,也导致表达不真实:虽然前两种情况可以理解,但第三种情况即比赛现场裁判员之间的激烈争论不合情理。常识告诉我们,但凡正式的比赛(例如学校运动会这样的比赛),总要按赛前制定的规则来进行;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裁判的裁决有据,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有效,才能保证赛事的郑重认真,才能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否则,如同儿戏,难以想象!既然如此,面对两名参赛选手因“互相抱住,转身换位”而事实上并未“双双通过”的比赛结果,裁判只能裁决“未通过”,怎么会“有争议”呢?裁判素质哪去了?职业操守哪去了?退一步说,即便两名参赛选手不是因“互相抱住,转身换位”而返回原地,而是因“相互扶助”而“双双通过”,这大概也有违比赛规则,也只能裁决“比赛犯规”“通过无效”等,怎么会“有争议”呢?裁判素质哪去了?职业操守哪去了?除非裁判裁决的不是运动会的正式比赛而是“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智力游戏活动!否则,比赛无法进行,也毫无意义。须知,材料语境交代的是“预赛”啊,如果后来的参赛选手也如法炮制,那又如何裁判?人人都“优胜”又何须决赛?人人都“冠军”又何需“冠军”?裁判对比赛中出现的新情况可以有不同看法,也可以依据不同看法赛后对规则进行修订,使规则趋于完善,以便以后的比赛按新规则执行,但绝对不可以在比赛中更改规则,违规裁决。

  平心而论,材料引导考生思考“争斗两败”“合作双赢”“恪守规则”“突破常规”“不要墨守陈规”“应该变通创新”等,虽不算新颖,但也还有思辨空间、思辨价值与现实意义,让考生有发挥空间,用意是不错的。但这些意义应该蕴含在一个表述无懈可击的材料语境中才行,无论真实材料还是寓言童话材料都应做到这一点。比如,上海卷要考生思考“自由与约束”的关系,所用的材料“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就做到了无懈可击。

  要求作文材料做到细节表述真实,这并非吹毛求疵,而是起码要求。因为,细节表述不真实,会减弱材料在设置情境及激发思维方面的积极作用,会增加材料的错误导向及审题障碍,会让考生觉得虚假,会影响考生发挥。该题被评为“最难”“最奇葩”的作文题,我想,原因之一就是细节表述不真实。

  当然,材料作文容易虚假,稍不注意就会细节失真。如:全国卷曾经考过的“诚信”材料如此,“雪中救人”材料如此,“脱鞋挑担”材料亦如此(参见拙文《2012年全国大纲卷作文题评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刊2012年第12期,被《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年第4期转载)。因此,我呼吁:材料作文,谨防细节失真!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yuwen/276819/

材料作文素材 材料作文审题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