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杂志|物理教学中的课堂艺术

物理教学杂志|物理教学中的课堂艺术

  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是课堂教学艺术,好的课堂教学艺术能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 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一个玻璃槽中盛满水,槽底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然后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出来,学生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因而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教学中教师只要精心设计物理情景,就能使教学内容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使学生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就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实验探索”不仅会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处于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思考、积极探索,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亲自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获得了方法,发展了创造力。例如,在讲“自由落体”时,让学生准备一个盛水的矿泉水瓶,去掉盖子,问学生:“如果在瓶底打一小孔,水会流出来吗?”学生答:“会流出来”。又问:“如果瓶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水会流出来吗?”学生猜想:会流?不会流?然后让学生亲自做实验,结果发现水不会流出来。至此,学生兴趣极高,提出了许多问题和猜想,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解释,相互交流,从现象到本质,从猜想到形成结论。这种教法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备课时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课堂上由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学习变为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相互交流回答问题,学生主动了,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物理学本身并不是美学,要使物理教学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1. 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美学发展史,许多物理学家在科学美思想指导下,通过不懈的努力,才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开普勒是带着强烈审美意识探索自然规律的先驱者,他坚信宇宙是简单的、和谐的、对称和统一的,而且可以用最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的。开普勒在科学美的指导下,坚持几十年的不懈观察,积累了大量的天文数字,提出行星运动的三定律来论述天体的运动是如此的简单与和谐。 在对称性思想指导下,物理学家根据世界的对称性,通过预言、设想来推测未来事物的存在。“电可以生磁、磁可以生电”,法拉第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由“磁生电”的梦想;从1897年发现电子,狄拉克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对称性预言了正电子的存在,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在宇宙射线实验中发现了正电子;许多物理学家利用对称性特点,预言或发现与已有粒子相对称的反粒子,质子与反质子、物质与反物质、宇宙与反宇宙等。牛顿追求天地之间统一规律的思想,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的力学和地上的力学统一起来,实现了物理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麦克斯韦追求电与磁的统一创立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方程;卢瑟福在统一性原则指导下,在行星绕恒星运转、卫星绕行星运转模型启发下,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核外电子绕原子核运转模型,实现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统一。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但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的一个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学生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当今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人才竞争,我们的教育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做出贡献,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1.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地位,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物理学多少年来浓缩的物理思想和研究方法的精华在教学中发挥的淋漓尽致,使物理学的魅力在课堂中重现,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2.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教育观念问题,又是教学艺术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过程实际上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要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经过独立思维,在学生感到无法解决矛盾时,教师再适时予以引导点拨,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作学习,教师应引导得当,才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激情。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要靠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和鼓励,同时也靠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学习、互相合作的浓厚氛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先设计好总体方案,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shuxue/271575/

高中物理教学视频 物理教学论文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