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浅谈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浅谈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罗国荣

  乐山市沐川县沐溪学校

  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要我学”发展为“我要学”,从而确立生物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来

  1.巧设引言,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课堂教学的控制应重视引言的设计。我在讲解《激素调节》一节时,就用了“设置悬念导入法”——童话《格列佛游记》曾令成千上万的不同肤色的小读者神魂颠倒,相信在遥远的海那边,真的有大人国和小人国,事实上,这样的国家是不存在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比一般人高大得多的巨人和比一般人矮小得多的侏儒的确存在,你们想知道人长得高与矮与什么有关吗?(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激素调节。

  2.创设故事情境,在兴趣好奇中寻找真知。例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时,采用“西瓜子历险记”这么一个故事,以拟人化的语言描述“西瓜子”经历消化道的“旅程”,体现出消化道各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作用,再借西瓜子的“眼睛”观察到了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与最终产物。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能使同学快速将注意力集中到新课上,使整节课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蕴含了情趣。

  3.直观教学,激发兴趣。生物学概念通常是比较复杂的,许多概念包含着很难看得见的生理过程,采用直观教学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问题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生物教学论文www.fwsir.com)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积极探究创新。

  2.正确使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自信心。例如,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中,关于水分的运输途径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让学生观察了红墨水使枝条的叶脉变红的实验后提问: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促使学生去探究了解茎的结构,对茎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持续下去。

  三、改进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

  1.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树立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信心。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重点在于教师以自己的真诚去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体验到,教师是尊重他们的,并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于是学生就会去掉畏怯之心,作出积极的反应,尽力不辜负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主动积极地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使教与学能正确结合的桥梁。教师教学中通过启发讨论,使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见解,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我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里,引导学生讨论:我校有无环境污染?请举例。接着我又问:“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我让学生讨论制订出整治学校环境污染的办法,使校园变得更美,更整洁。

  3.信息技术条件下丰富直观教学手段。(1)百闻不如一见,更不如一做,实验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会更透彻,记得更牢。(2)实物演示,模型展示也是较常用的好方法。(3)有些实验或原理演示不具备条件去做,就用多媒体播放过程。

  四、多元化的练习与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多元发展

  1.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促进学生多方面自主发展。在课堂基本知识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多布置几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对基础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难度低、有一定模仿性的作业,让他们找回自信,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中等生可以设计一些稍深的学习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解决,促进其分析、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优等生可以安排一些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的创新型作业,侧重其思维、想象、综合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2.一个学生被看成什么样,被说成什么样,被怎样对待,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变成学生的现实,这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在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时,常给予表扬、鼓励,结果,这些学生不仅在学习上突飞猛进,作业日益干净整齐且力求完美,很快成为班上的先进,并且经常抢答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应该重新认识评价的功能,改进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经常得到激励,树立其自信心,才能扬起其好胜心和求知欲的风帆,踏上自主学习的探索之路。

  来自转载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shengwu/308064/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