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何去何从作文作文命题何去何从

【我将何去何从作文】作文命题何去何从

  作者:赵福楼

  每年高考作文命题曝光之后,舆论都热衷于评议。也有人问我某题的好坏。我说,命题有背景,这往往是别人不知道的,即每一个命题的导向价值与针对性,决定了命题是个性化选择,是无所谓好与不好的。

  我说,我所关心的是,今后的命题在形式上何去何从,又会怎样改变学生的作文生活、语文学习生活。因为,目前困扰我的是,写作文的人、教作文的人少了,考场宿构和套作,甚至抄袭,具有普遍性。这个现象怎样得到遏制?

  我有了新的认识,以此文提出,求教与方家。

  客观地说,在真实的写作情境里,哪一人,哪一篇作文,不是有备而来的?至少你的写作材料、思想积存、日常语言修炼等,这些条件奠定了考场写作的基础。所以,考场作文的宿构与抄袭现象是由来已久。

  当我的思想被定格在反对宿构与抄袭之后,若干年苦于无法找到克制这样作文的方法,而且就可见的命题,总能在其较大范围的开口里,看到备考文,可以应对的机会。

  反对宿构与抄袭,最后苦恼了自己,于事无补。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思想体验。作文在应试的处境里,若采取高度设限的办法,即严把审题关口,自然与作文的自由表达构成悖论。目前的舆论并不支持,在高利害考试里,让学生局限在小范围内的表达。所以,近年来,我们在作文命题上,一般采取的广口径作文:不设审题障碍,文体不定,题目自拟,思考多维等。

  由此看,考场的即时作文其实是很少存在的。有备而来是应考的必然。若认同作文是需要备考的,则不妨给写作更大的开口:结合社会与时代属性,突出问题解决目的的作文。基本命题思路是,抛出一个思考问题,以作文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注话题作文之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因为在分省自主命题之后,各地已经有了自觉,即意识到话题作文普及,不设审题障碍,鼓励自由化表达,也客观纵容了宿构和套作的作文。于是,有一段时间,作文出现了传统形式的回归,命题、半命题作文被重新采纳。

  最终导致,全国高考命题组,思考话题作文之后的新形式。于是,之于材料作文的改造成为了突破口。

  无论是改造命题作文,还是青睐材料作文,都表达了一种命题意愿:适度保持作文命题的限定性。经过改造的传统形式的命题,其实也不再与旧形式相同。[NextPage]

  话题作文的理念被延续下来。适度开放,已经成为舆论中不可动摇的命题原则。在改造命题作文时,忧患于学生思路的狭隘,所以,多在命题之前,加上提示语或引言,为的是,尽可能扩展命题的内涵与外延。如此一来,命题的题目就兼具了话题的性质。而改造材料作文,则强调材料只作为主题、论题、问题等的提示,即写作可以不局限材料的表达。这样一来,材料近乎一个话题的引子,之后自选角度,自己命题,依旧保持了较高的开放度。

  所以,其实新型的命题、半命题作文,以及材料作文,其实都已经近似于话题作文了,也成为话题作文的变形。

  材料作文在改造为新命题时,其余地更大一些。即材料可提供一个语境。这为引出写作的话题提供了条件,而且往往可以奠定作文的价值。就目前的作文立论基础看,导向双重价值:一是,阅读思考的价值,以名著、名人名言等经典性话语,引发学生对于哲学、人生或社会学重要问题的讨论。即写作可以反刍于阅读。这个导向价值是得到普遍支持的。二是,时代主题或社会关切的参与价值。作为准社会人,学生应该保持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即关心别人,关切社会,这是加快他快速成长的一条途径。作文这个导向价值也是可以得到舆论支持的。

  为什么此时此地写作这篇作文,而不是其他文题,这个命题的语境,恰好可以做出解释。

  近两年,以材料来引出话题逐渐被命题人偏爱,成为主流形式。尤其今年,这个新形式似乎取代话题作文成为命题人的新宠。

  由材料提供语境,也为写作提示或限定,有几个可能,一是以主题为作文的规定条件,二是以话题为作文的规定条件,三是以文题为作文的规定条件,四是以问题为作文的规定条件。

  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提供形式上的限定,即只能根据材料续写、扩写、缩写,或者改写。主要定位在形式上的限定。这个特点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内容为规定条件。正如之上分析的。

  主题限定,这种限定方式舆论存在不同声音。因为主题,决定了作文的价值观,即规定好是非对错,对人的思考有局限。

  话题限定是主流。自取角度,自定文题,其实正是话题作文的基本形态。本质上,还是根据材料的内容,确定话题。

  文题作文,其实已经把材料化为了文题的引言。主要起到引出作文题的目的。这与命题作文的改造是殊途同归。

  问题作文,是一种新的尝试,导向于引发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欧美作文提倡作文走向实用,与社会关切联系,基本以问题解决为作文定位。发生在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上的新变化,其实与之近似。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gaokao/277944/

与同行作文半命题 并没有结束作文半命题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