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教学智慧锦囊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教学智慧锦囊

在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有些老师(包括笔者在内)无奈地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些题目我上课都讲过了,学生还是不会,真不知怎么教了。”“唉,这道题我没讲,不知学生会不会做?”“连着四节课,腰酸背痛腿抽筋、口干舌燥嗓子哑,真难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叹气、那样的担心、如此的疲惫,着实值得我们思考。      在笔者给人教社高中地理E网刊写的《农业的区位选择》这篇教学设计中,全篇共有五个环节,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依次为《我能、我行!》《我的地盘我做主!》《终于轮到我了!》《我抢,这是我的菜!》《我爱我家乡!》。五个环节都是除了我,还是我!这是笔者在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引领下,将课堂更多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的一种尝试。试图让教师在课堂上轻松一些、让学生的能力能提升一些、让我们的叹气和担心更少一些……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居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以主动的心理状态、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教材和一切教学手段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那么,为什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第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归根结底是在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眼、耳、手、口、脑等多种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应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只是外因,真正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的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教师和教材这个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因为再适宜的温度也不会把石头孵出小鸡来。再者,依靠灌输式、保姆式、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已经适应不了以能力立意为背景的现代高考,因为在高考中我们面对的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此外,地理课程标准还指出:使所学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中落实在“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授之以渔(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方面无疑会做的更好。      那么我们应该在课堂中如何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第一,转变思想。有这样的一句广告语“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所以我们首先在思想上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在我们的实践中才会有所体现。例如在《农业的区位选择》这篇教学设计中,五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学生的各项活动展开的,给了他们充分自主、自由的空间。或许在我们刚开始尝试的时候难免会有坎坷、有挫折,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毕竟这才更符合教育认知的基本规律。      第二,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是贯彻学生主体地位非常重要的一环,任何事情都是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只有相信学生可以做到,他才可能真的能够做到。相信学生,不仅仅给予他们广阔的空间,更多的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有这样一句话:“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激励的语言能扬起学生内心奋发进取的风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话语在您的课堂中应该更多的运用,例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出色”;“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你回答得真好,听了你的回答老师很高兴……”;“你努力想了,说得差不多;你说对了一半,再好好想想……”;“你动脑了,再听听别的同学的意见好吗?”      第三,备课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任由学生在课堂上率性而为,而是在教学设计之前,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根据其特点确定适当的学习方案,此之为现代心理学背景下的“因材施教”。例如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为什么敢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自由表达?主要是考虑了学生的基础和特点,因为我们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熟悉农业活动并且对自己所在乡镇的特色农业有所了解(如张榜的蔬菜、大同的茶叶、向桥的鲜桃等),所以才有了这样一篇以“我”为主的教学设计。      古人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当终生受益。”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后者毫无疑问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或许“除了我,还是我”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能给你和我提供一些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oubohk.cn/dili/301364/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oubohk.cn 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教育资讯网-中高考资讯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